1637章:适千里者如在户庭
中记载,他沿京杭大运河南行,辗转于苏杭,最终抵达刺桐港。运河每一个城镇都能从他的游记中找到赞美:将陵运河上南北运输商品极多,最多的是丝、香料。济宁商业手工业很发达,“船只多得令人难以相信”。徐州、邳州、清口、淮安商工农业都极发达,淮安的货运可以通到40多个城市。宝应、高邮、扬州都是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,很繁华。真州是运河通江口岸之一。长江上每年有20万艘船航行,每船载重约50万-15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而从大明开始,每年四百万石的漕粮由运河北上,此外,每年数十万匹苏杭织造丝织品运抵京城,江宁、苏州、杭州三个织造局,专办御用官用的绸、缎、纱、罗、布匹。湖广川黔等地的竹木浮江而下,入运河北上,到北京修宫殿,建宗庙。
物产交流和经济交流极大丰富起来,明代北方棉花种植很普遍,发达的纺织业在江南,结果自然是棉花南运,布匹北运,太湖流域号称衣被天下,棉布和丝织品几百年来一直是运河上的主要货物。
全国都离不开运河,尤其是朱棣迁都后,杭州的地理位置,以及运河的作用越发明显了出来。
元代开通海运,但是每年几百万石的漕粮、东南的贡赋和官吏商民每年不下亿万件的消费品都要过长江渡淮河,经会通河北运,海外运来的商品过境之后也是经运河到燕京,会通河得名会通,就是因为“江淮之漕,浮汶泗经达临清,而商旅贸迁,游宦往来往暨闽粤、交广、邛、川蜀,航海诸番贡之入莫不由是而达”。
杭州、苏州、扬州、淮安、济宁、临清、天津,这些运河边上的城市,因此成为商品集散地,商业盛衰与运河始终。乾隆年间,苏州胥门、闾门外的运河码头“各省都会客货聚集,无物不有,自古称为天下第一码头”。邵伯镇以棉、夏、葛、标、黄草等布及米、豆、竹、木为主要货物,被称作“御长十里,客货云集,江北第一大镇”。
-->
从元朝建立以前,蒙古本土以及从和林通往西北诸汗国、中原汉地的释站,已经建立起来,东西陆路交通,为之畅通。元朝建立后,全国遍设释站,数达一千五百多处,所至范围,东北到奴儿干之地,北达吉利吉思部落,西南至于乌思藏宣慰司辖境。“适千里者如在户庭,之万里者如出邻家”是当时国内外交通安全便捷的生动写照。遍布全国乃至通往国外的水陆驿站和驿道,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交通网络,而杭州,则是这一网络中的一大枢纽。元代的水路交通干线,是大都到杭州的大运河。元初,为了把江南的财赋运到大都,大规模修治运河,先后开凿了济州河、会通河、通惠河,从而使大运河南北贯通,不仅沟通了南北水路航线,而且把海河、黄河、淮河、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的航线,连接起来了。如此一来,好处就彰显了出来。
1637章:适千里者如在户庭 (第1/3页)
--
阅读逍遥江山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(www.buxia.or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