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2856章:遂令万古识君心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    小皇帝就那么迎着朝阳,欣长的身子居高临下地看了看百官,哆嗦着嘴唇张了张,最终一言不发的走了。



    尚未回过神来的太监直到小皇帝离开了龙椅,才急急忙忙地冲着百官喊了句:“退朝。”

    百官看着杨溥,杨溥盯着小皇帝。而小皇帝则涨红着一张脸,哆嗦着嘴唇,做出最后的犹豫。



    早上的朝阳带着固有的柔和与温暖照射了进来,落在百官的官袍上,也落在了小皇帝的脸上,终于小皇帝重重吐了一口气,缓缓站起身来。


    小皇帝就是这个心思,在他看来,自己堂堂九五之尊已经出面挽留你,算是给足了你的面子,你非但不体恤竟执意要走,这还是为臣之道么?杨溥神情安详,并无因小皇帝愤怒,百官的侧目而改变了自己的态度,他比谁都清楚自己在做什么。



    大殿里忽的变得安静无比。


    杨峥心头不由得一紧,接下来小皇帝每一句话意味着什么,他比谁都清楚。


    百官在一片吵闹声中各自退了去。
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    杨峥看了看杨溥轻叹了声走上前,低声道:“你又是何苦呢?”



    杨溥收回了目光,同样叹了声道:“老夫也不想啊,可你看看这些官儿,老夫这态度若再示弱点,他们怕是把老夫看做了狡诈之徒,三杨为朝廷鞠躬尽瘁了一辈子,人人提起三杨,那个不是赞扬一声正派,如今剩下老夫一人了,可这三杨的名头按还落在了老夫的身上,老夫做什么也不能弱了三杨的名头,否则老夫如何对得起东里、勉仁两位兄弟,这人这辈子活着的不就是为了一张脸么,东里兄在的时候,脸面的事儿用不着老夫去理会

    把这种关系运用到最好的是大唐,唐初经过李世民的怀柔,君臣关系一直关系比较融。官员想做官可以留下,不想做了也可以退了,如贞观二十年,长孙无忌要求解免太子太师之位,太宗不许。二十三年,高宗即位,坚持要求辞去职务,以地震请求逊位,高宗不许。永徽三年,以天下大旱上书请求辞职,高宗频降手诏,敦谕不允。君臣之间就这样反复请辞和回绝,显得客气有礼。



    但这种自行申请、以礼致仕的制度,也给那些驽马恋栈的官员提供了可乘之机。宣宗大中十二年,年满八十的太子少师柳公权,率领百官上朝,步行至大殿之下,力不能支,竟将皇帝尊号“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”误称为“光武和孝”,遭到御史弹劾,罚一季俸。“世讥公权不能退身自止”。这种情况任其发展的结果,一方面会导致群臣对君王纵容和姑息不按时致仕者的不满,同时也难免使君主对臣下产生猜忌。唐末杨复恭拒不接受致仕诏令,指使手下杀害来使,就是由执行致仕制度直接引发的君臣之间的严重对立,这种对立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基础,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。本不该值得提倡,但后面的官儿似很得意这一套,将其很好的引用了下来,到本朝差不多成了官场上的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,尽管朝廷给出优待不少,可本朝似没有几个官儿是真心愿意退下来,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一种习惯,非但是退的官儿是一种姿态,而看的官儿也把致仕当做一种姿态。

    2856章:遂令万古识君心 (第2/3页)


倚而加以挽留,官员则以不能阻塞后人予以坚持,反复数次之后,皇帝不再勉强,以优厚待遇让官员回乡安度晚年。对老而无用的官员优待致仕,体现的是皇帝的恩赐;不愿意尸位素餐,全身而退,体现的是官员的道义。所以,“君以恩御臣,臣以义事君,贪以是息,而让以是作。”这种和谐融洽的君臣关系对巩固统治基础非常重要。

阅读逍遥江山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(www.buxia.org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