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两百三十三章 刺激经济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    不止石得一,探事司下面主要负责的内臣,如今也都对他表达了忠诚。



    如此一来,这个特务机构就彻底成了他的眼睛和嘴巴了。

    等到这次秋汛过后,这种生产方式就将通过这次的方法,普及到整个汴京城。



    而不再仅仅只是果子行、绫锦院、织造院、东染院及其附近百姓得生计。



    用现代的话来说,就是就业率大增,人民收入提高。


    作为大宋天子,赵煦自然知晓,这种情况对他是有利可图的。



    所以,订单不能停!

    样样要钱!



    所以钱到他们手里,根本不可能存太久,就会随着日常生活的支出,进入商品贸易循环。



    同样,大宋的军人能存钱吗?



    不能!



    赵煦太清楚那些底层的禁军、厢军了。



    措大的心思,从来只有钱孔大!



    他们有钱就会去消费——吃喝嫖赌!



    所以,赵煦现在其实在给大宋经济注入活力。



    让钱流动起来!



    金融只有流动,才会产生效益。



    这是赵煦在现代学到的知识。



    注:北宋绫锦院和地方织造院,在熙宁-元丰时代,都进行了大量改革。



    譬如吕大防在成都任上,建立了成都绫锦院,就将大部分繁琐工作,外包给民间。



    官府只主导关键工序,大大提高了蜀锦产量。



    在汴京,新党的主持下,绫锦院和织造院都进行了改革。



    改革措施主要是将过去的官府定额,改为不定额。



    也不再限制女工的工作时间,只按质量和数量给钱,效益大增。



    而北宋前中期最有活力的民间纺织业,是在四川的梓州。



    根据史料记载仁宗明道年间,因为仁宗下诏禁奢侈,不要官府采购好看的丝绸了,于是景佑三年新知梓州张逸上奏‘梓州机织户数千家,因明道二年敕,每年绫织三分只卖一分,民户贫不能活,乞于元买数十分中卖五分……’



    皇帝想节俭,减少了对梓州丝织品的采购量,本意想立人设,反而搞得民间大量从业者破产……



    于是,仁宗很快就恢复了过去的政策——别五分了,朕全要了。



    于是梓州纺织业满血复活。



    北宋时期,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期。



    一方面,民间商业兴盛,另一方面宫有制经济也很昌盛……



    是的,北宋皇帝是最大的垄断商人和地主。



    官田、官户、受国家控制的工匠,数之不尽。



    现在大家知道,神宗的钱哪里来的了吧?



    除了吴居厚这样的人帮他刮地皮外,就是靠着宫有制捞钱创造的收益啊!



    (本章完)



    

    后面就算再来十万个麻袋,总支出也不到万贯。



    便不再多言。


    太皇太后楞了一下,想起了昨日,驸马都尉王师约家的命妇入宫请安,和她提起过,说是:汴京百姓,皆颂娘娘圣德,官家慈悲……



    而且,想想也就一千多匹绢布,价值三四千贯罢了。


    赵煦则微笑着,他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了探事司。


    每天,探事司的人都会将汴京城的事情,细分整理然后上奏。


    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业生产,正在逐渐蔓延。

    由冯景或者石得一,借着请安或者赵煦读书的空隙报告。



    所以,赵煦很清楚,现在汴京城在发生什么?

    赵煦笑起来,对这位太皇太后道:“太母不是一直教导孙臣要藏富于民吗?”



    “孙儿觉得,现在不错……百姓得了好处,国家得到了需要的东西……双赢!”

    第两百三十三章 刺激经济 (第3/3页)


造六千匹……”

    于是,赵煦回头,就再次给蔡京下诏。



    命他在汴京城张榜采购竹筐、木框、编织物。



    至于钱?


    赵煦比谁都知道,钱或者绢布给了百姓,百姓会和那些大户一样,捂在手里吗?



    必然不能,他们的房租、水费、吃食、燃料……

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(www.buxia.org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