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53章 留在京师的钉子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    李长风也和父亲一样,在宣府领了一个闲散的差事,每日就是点卯上衙,俸禄也很低微。



    想到在京师纸醉金迷的生活,李长风的失落感也很强。

    李长风立刻说道:“爹,您糊涂啊!”



    “您真的要运货物去大同做买卖吗?这路上兵荒马乱的,咱们对大同的边市也不熟悉,万一折了本怎么办?”



    李炜立刻看向儿子,只听到李长风说道:


    “为什么要亲自去大同呢?爹只要将边贸资格卖出去,商人们自然要给咱们李家送钱。”



    李长风说道:“这大同边贸儿子也听说了,只有十三家有资格去和蒙古人做买卖,山西这边有实力的商人可是不少的,不少家只是当时没争得过那十三家。”

    李长风立刻说道:“这还不简单,只要是买了资格的商人,就是李家的掌柜的了,李家的人自然就可以进边市了,那十三家商人难道每次做生意都是家主亲自去的?”



    李炜眼睛一亮说道:“那就这么办!”



    七月一日,就在明廷还在骚操作不断的时候。



    京师。



    苏泽正带着护卫,市场京师城外的农田。



    “大都督,这里曾经是定国公家的庄子,如今这些田都已经分了,都种上了大都督带来的土豆和豆子。”



    因为京师作战的时候差不多是春耕的时候,耽误了今年的农时,没办法种小麦水稻。



    所以在分田之后,苏泽推广京师百姓种植他带来的土豆种苗。



    分到田的百姓,不肯种植土豆的,也就种上了豆子。



    这也是灾年常用的办法,豆子的收获周期短,一年四季中的很多时候都可以种植,在兵荒马乱的时候,百姓就会种植豆子充饥。



    土豆也是同样的道理,后世在战时和饥荒时期,土豆也拯救了很多人的性命。



    不过豆子和土豆这种应急食物,亩产量还是不如水稻和小麦,如果长期战乱种植这种粮食,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粮食短缺。



    看着地里长势茂盛的土豆苗,苏泽询问身边的王锡爵道:“今年的秋税的事情怎么样了?”



    王锡爵立刻说道:



    “再过大半个月,这些土豆和豆子就能收获了。”



    “已经对官吏进行培训了,按照大都督《告民三则》的承诺,以明初的田赋税率征收,只收实物。”



    苏泽点点头说道:“这批粮食入库后立刻运到天津装船。”



    苏泽又对王锡爵说道:“你手下那批官员一定要带走,东南急缺政务人才,这些人在京师锻炼了几个月,可不能留给明廷!”



    

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    李炜得意洋洋的说道:“殿下准了!”



    众人纷纷喜笑颜开,去宣府市场上准备货物。


    李炜大喜过望,连忙向裕王表示感激。



    等到李炜返回府中,侯平等门客立刻围上来。


    等到了日落的时候,李炜的儿子李长风返回了府上。


    等返回府上,听说了父亲从太子妹夫那边求到了边贸的资格,李长风立刻冲进父亲的书房。


    接着李炜又皱眉说道:“只可惜咱们本钱不多,这一趟下来赚的不多。”

    “爹!太子真的准了?”



    李炜骄傲的点头,他对李长风说道:“过日子我就去大同,给李家再挣一份富贵回来!”

    裕王立刻将李炜扶起来说道:



    “丈人想要给孤做事,孤心里也高兴,那孤就写张条子,让李家参加大同边贸。”

    第353章 留在京师的钉子 (第2/3页)


时候小心翼翼,如今都已经到九边了,给自家老丈人去做点生意,又不是讨要官职,根本不是什么大事。

    “此外还有不少中小商人,他们冒着险越过国境和蒙古人做买卖,他们也想要进入贡市做生意。”



    “爹,咱们只要在宣府出售参加边贸的资格,就能坐收一大笔银子了!”



    李长风这句话又让李炜意动了,去大同做买卖的周期太长了,还有做买卖的风险。


    按照儿子的说法,出售边贸资格,这才是坐收渔利的生意!



    李炜又说道:“可是太子殿下只是让李家去做生意,这资格怎么卖?”

阅读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(www.buxia.org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