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二百四十三章 封王,天下各国的态度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    唐初大唐“非李姓不王”。



    吴王杜伏威、燕郡王罗艺、彭城郡王刘季真、北平郡王高开道、定襄郡王胡大恩等都是作为“诸侯”追随大唐,从而获得了王爵,并且他们都被皇帝赐姓为李。

    李多祚这个名义一听就是皇帝赐的名字,而李多祚是靺鞨族。



    哪怕是汉族的李氏,只要不是宗室,被封王也算异姓王。



    到李隆基时代,只封一些胡人部落酋长为王。


    大臣们还未踏足这个领域。



    事实上,李隆基早就有封异姓王的念想。

    而李隆基未想到短短几年,宗室李瑄异军突起,势不可挡。



    封王也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


    其实李隆基早有计划,哪怕李瑄没擒到尺带珠丹,甚至尺带珠丹跑掉,只要战胜吐蕃,就封李瑄为王。



    只是李瑄擒拿尺带珠丹,给李隆基一种迫切的想法,让李瑄早得王位。



    而李瑄封王,一定是郡王。



    凡爵九等,亲王名义食邑万户,为正一品。



    郡王为从一品,名义食邑五千户。



    亲王只有皇帝的儿子可封,而郡王是皇太子的儿子,亦或者受皇帝喜爱的皇孙。



    这些亲王公主的封爵,皆有实封。



    封亲王需要“封王典礼”,郡王则只需册封诏书即可。



    郡王的正妻为妃,媵妾也有品级,为正七品,但有数量规定。



    一般情况下,母亦为妃,哪怕逝去也会追封。



    而封地也有严格要求,名山大川不封,畿内不封。



    李隆基重新陈述封王事宜,虽然在文武大臣们的意料之中;但结果出来,依旧让他们面面相觑。



    哪怕是信安王李祎,也是承袭太宗皇帝十一子李嚣的爵位,然后在开元十二年被李隆基封为信安郡王。



    信安王尊贵的身份在前,然后才立下战功。



    和李瑄的性质不同,李瑄是将家族失去的荣耀捡起,难度堪比异姓王。



    朝堂上足足沉默十几个呼吸,鸦雀无声。



    “啪啪……”



    李林甫举起板笏,带头拍打手掌。



    而后裴宽也以板笏击掌。



    顷刻间,整个朝堂响起赞扬声,大臣们的脸上都带着笑容。



    这种板笏击掌的声音,代表着李隆基英明的决定。



    以笏击掌是朝堂上的传统。



    当然,也不是谁都能带头以板笏而击。



    必须是三品以上,有威望的大臣,多是宰相。



    若是坐在兴庆殿后面,一个萌荫父辈的五品官突然如此,不仅朝堂会哗然,李隆基也会不高兴。



    这种大臣想要汇报,要出班先拜后奏。



    木已成舟的事情,李林甫不到万不得已,不会反驳李隆基,哪怕他恨李瑄恨牙痒,也会顺着李隆基的心意。



    李隆基看着朝堂一片和谐,微微点头,露出满足的神色。



    他抬起手,板笏声才停下。



    所有文武大臣都看向李隆基,他们知道圣人心里已有决定。



    一般推荐官吏,大臣们还能提个建议,而封王之事,唯有看李隆基。



    谁也不敢僭越。



    “朕已决定,楚国公进为天水郡王,加七百户,共实封一千五百户。”



    “朕亲自书写封天水郡王书……宰相、宗正寺悉知,加刻王印,服饰,冠带,与诏书一起快马送至湟水。其余赏赐随军后至……”



    “今有因果,望诸卿自勉,使国家强盛,百姓欢乐。朕希望天宝封王非天水王一人,天水王之功,不可复制;诸位立下次于天水王的功绩,也可封王……”



    李隆基在兴庆殿正式宣告李瑄为郡王,并对诸大臣进行勉励。



    他也认为大臣们功绩不可能比得上李瑄,只要次于李瑄,他还会封王。



    及冠封王!



    而封王的地方也是好位置。



    实封一千五百户,皇子和公主也没有这种待遇。



    天水,因天河注水的传说而得名。汉武帝时以此置天水郡。



    因其曾经为秦邑,魏文帝的时候置秦州。



    在天宝元年改州为郡之前,天水郡就是称秦州。



    由于李瑄家乡在陇西,而李瑄的祖父被追封陇西郡王,天水是从陇西分离,再加上李瑄封国公之前的爵位都是在天水郡,是以李瑄被封为“天水郡王”。



    到这个地位,大臣可以不称李瑄官职,称为“天水王”。



    而李瑄直属的官吏,还得称李瑄的官职。



    大臣们在李隆基话落不久,纷纷叫好。



    至于有几人真心为李瑄高兴,就不得而知了。



    虽然李隆基勉励诸臣,但大臣们都清楚,在开疆扩土的时代,唯军功者,方可封王。



    宰相、大臣,哪怕是李林甫这种,都没有封王的可能。



    圣人钟爱军功者,使许多大臣产生让子嗣去边关的想法。



    而草原和雪域高原的战事,很可能因此宴然,平时军功者多出两地。



    现想立军功,非常困难。



    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。



    李瑄封王后,已逝去的母亲,被追封为宋国夫人。



    李瑄的一些堂兄弟,伯父,也因此得到升迁调动。



    李瑄的三个姐姐被封为郡夫人,李瑄的妹妹李玉莹更是被封为云阳县主。



    下朝后,李隆基选定林招隐为特使,并提前嘱咐林招隐。见到李瑄后,询问几时能稳定局势,回长安献尺带珠丹等吐蕃诸王大臣?



    所以李隆基催促对陇右官吏的官职安排要迅速到位。



    只有这些安排到位,李瑄才能完成布置,回到长安。



    ……



    长安,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天。



    李瑄封天水王的消息,以极快的速度,传遍长安城。



    上到王公贵族,下到贩夫走卒,都在谈论天水王的事迹,“李将军”这个称呼将远去,以后朝野都以天水王尊称。



    从一介白身,到及冠封王,古今未有。



    少年们,游侠们,纨绔子弟,贵族子弟,无不把李瑄当成崇拜的对象。



    甚至还有模仿李瑄走路,以前的走花马,变成吟诵李瑄的《塞下曲》、《河陇取》等。



    甚至还有人在旁边弹奏乐器,无数人围观。



    连外出种地的百姓,蹲在地头歇息的时候,谈论的都是李瑄的英雄事迹。



    当初追随李瑄的文人士子,都身居高位。无数文人因没有去河陇而扼腕叹息。



    长安的龙首原靶场上,习武练箭比以往多数十倍。



    平康坊的青楼内,李瑄的诗歌从《赏牡丹》、《江南春》、《忆江南》,到诸多边塞曲,都成为最火热的曲目。



    青楼的妓女若不会弹奏李瑄的名曲,价格要低一倍,若因此技艺精湛,价格则翻数倍。



    曾经李瑄去过的酒肆、茶肆,哪怕是李瑄没出名前,都日进斗金。



    据说李瑄喜欢穿圆领袍的样式,都供不应求。



    还有一些长安士庶,想跨越千山万水,一观黄河的源头,写出诗篇。



    李瑄未婚配,连公主都希望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瑄。



    无数权贵想要提亲,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成为郡王妃,以此得荣华富贵。



    当今李适之一脉,是唯一可以与杨氏抗衡的家族,跟天水王攀上关系,就不必害怕杨氏的算计。



    宋国公府。



    “父亲、祖父,今七郎凭功封天水王,你们泉下有知,可以安息了。”



    李适之在李象、李承乾的灵位前祭拜,老泪纵横,哽咽失声。



    李适之是李象老而弥坚时生下的幼子,他七八岁的时候,李象就离开人世。



    那个时候,李适之家族正式破落。



    好在武则天杀李姓宗室杀得太多。



    在神龙政变后,为提升皇室的影响力,朝廷开始优渥提拔太宗皇帝的后代,在这种背景下,李适之登上政治的舞台。



    李适之性情疏狂,甚至有时候没有丝毫心机,通俗的讲就是“愚蠢”。



    但李适之治理地方,以强干、务实而著称,他不贪污受贿,政治宽和,使百姓和下属爱戴。



    一连任职十来个地方,李适之有口皆碑。



    开元二十四年,李隆基鉴于谷水、洛水年年泛滥,耗费民力,遂命李适之修筑堤防。当时任河南尹的李适之动用内库钱财,修筑上阳、积翠、月陂三大堤防,成功抵御谷洛水患。



    李隆基龙心大悦,为李适之勒石记功,并让永王李璘书写碑文,令前太子李瑛题写碑额。



    从这里起,李适之就有入相之势。



    幽州节度使的戎马生涯,立下边功。



    当李隆基将李适之调往朝廷的时候,虽未立即拜相,但入相之势更为明显,其他宰相候选人皆不如李适之势大。



    李适之一直想使祖父李承乾和父亲李象的归葬昭陵,陪伴太宗皇帝。



    在幽州节度使的时候,凭借李隆基的信任,完成这一愿望。



    但权相李林甫把持朝政,立仗马使谏官无声。



    李适之第一次感受到宰相非无所不能,在朝堂上举步维艰。



    是李瑄在关键的金矿事件上出手,使李适之逃过一劫,并打击到李林甫的声威,此后的几年,更是逼得李林甫节节败退。



    李适之从未想过他的儿子能有超过

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    “朕曾下诏,擒杀尺带珠丹者,封异姓王。楚国公为宗室,破敌寇、擒赞普、立天功……”



    李隆基缓缓地向台下的大臣说道。


    大唐一斤为十六两,五十斤黄金为八百两。



    虽比起李瑄献上的金银珠宝不算什么,但这是对臣子最顶格的赏赐。


    他希望早些确定李瑄的封爵。


    这也是历朝历代的普遍现象。一个诸侯拥护李氏立国,总不能封一个普通的爵位吧!


    这些人的结局虽不太好,但属于大唐真正的异姓王。

    武周时期封梁王武三思、魏王武承嗣、定王武攸暨等武氏子弟,当属正常现象。



    发动神龙政变,将武则天赶下台,复辟李氏的功臣,被封为异姓王,如汉阳王张柬之、博陵王崔玄暐、扶阳王桓彦范、南阳王袁恕己、平阳王敬晖以及辽阳郡王李多祚。

    并亲自选玉,交给匠人。



    李隆基下令赏赐李瑄彩缎千匹,黄金五十斤,金器一百件,玉器一百件,漆器两百件。

    第二百四十三章 封王,天下各国的态度 (第1/3页)


    按照勋章制度,李隆基授予李瑄玉麟勋章。

    因为他认为盛世非乱世,除了太子皇子,其他大臣不论谁造反,都会受到口诛笔伐,功亏一篑。



    事实上也确实如此。



    民间,特别是两京地区,对李隆基的拥戴甚高。


    郡王,其后代无法继承,按照制度,只能继承国公之位。



    给予荣耀一时的地位,换来忠心耿耿,是李隆基想要的。

阅读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(www.buxia.org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