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二百四十三章 封王,天下各国的态度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    李霅拱手,汗颜无地。



    他是户部侍郎,早已感受到压力,知道朝野许多议论他靠弟弟当上侍郎的高位。

    李林甫处理完政务回到右相府。



    他心中更为落寞,李瑄绝对不是封王爵这么简单,将来李瑄入朝已经是必然。



    他必须想办法,提高圣人对他的信任。


    他总觉得李瑄这小贼不是省油的灯,感受到太子的威胁后,会对太子动手。



    这段时间,他想坐山观虎斗,对待李瑄的事情上,不再主动出击,以静制动,方为上策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文坛领袖的身份,张九龄必无法拜相。



    而李瑄屡克他算计,且使他多次一败涂地。



    李瑄那彪炳的武功,让李林甫看到太公尚父庙内名将的风采。



    甚至李瑄每一首诗,李林甫都会第一时间诵读,也不知道是太恨李瑄,还是怎么回事。



    李瑄的诗,一字一句,他记得一清二楚。



    天下大诗人那么多,只有两个人的诗他全部会背,一个是李隆基,另一个李瑄。



    而王维、李白、王昌龄等大诗人写诗数以百计,李林甫只记得他们的名篇。



    他已无数次叹息,李适之能有李瑄这样的好儿子。



    李岫知道李林甫心情不好,他出门将李林甫接入府邸。



    “大郎不必如此,圣人封天水王,我在朝堂上击笏,私下怎能不高兴呢!”



    李林甫向李岫说道,强颜欢笑。



    他见李岫如此,心中还是很欣慰的,这么多儿子,也只有李岫能得他心意。



    不是他儿子不够优秀,只是李瑄太邪门。



    等时机成熟,他儿子也有宰相之才。



    不过想到今后的处境,李林甫暗叹一声:“大郎,与我去嘉猷观祈福吧!”



    他知自己是逃避,像是逃避一切烦恼,在嘉猷观中清净。



    有时候李林甫也向往生道合一,追逐长生不死的境界。



    在清净之地,心平气和的时候,李林甫想过如果能保全后代,他宁愿卸下重担,归隐山林。



    几年时间,他日渐衰老,心力憔悴,权势逐渐被剥夺,让他这个曾经不信道,只信自己的人,面向道祖。



    然李林甫知道,这只是他一厢情愿。先不说李瑄的虎视眈眈,太子继位是他永远无法绕过去的槛。



    “拜见伯父……”



    李林甫到嘉猷观的时候,他的表侄女姜月瑶也在这里。



    她轻声细语,向李林甫一拜。



    由于姜皎的关系,李林甫善待姜氏子女,“弄獐宰相”的笑话就是从姜氏而来。



    也因如此,姜氏子女对李林甫很感激。



    “月瑶来了。”



    李林甫看见现已是亭亭玉立,花容月貌的姜月瑶,露出一丝笑容。



    好久未见,月瑶已经长这么大了。



    看到姜月瑶,他忽然有一种念想,能否将姜月瑶嫁给李瑄?



    他可以以李瑄及冠封王未有郡王妃为由,直接向圣人请求婚事。



    许多事情,李林甫有心无力,先和李瑄牵扯上,不一定是坏事。



    有这层关系,李瑄不至于在他死后整他全家吧!



    如果去找李适之,肯定会被拒之门外,李瑄也是油盐不进。



    直接去找李隆基……



    李林甫又突然觉得不妥,李瑄现在掌握三十万兵马,他首席宰相与李瑄靠得太近,难免会被猜忌。



    除非李瑄被解去兵马,回到长安。



    李林甫自顾自地摇头,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……



    入嘉猷观,他的女儿李腾空继续为李林甫讲道德经。



    李岫和姜月瑶在旁边听。



    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….…



    李林甫又迷茫了,不去争,他哪有今日的地位。



    直到李腾空细讲此此话的含义,他才终于明白,他好像走错了道路。



    贤明与奸佞,好与坏,一步错,步步错,直至找不到回路,也不知归途……



    ……



    大非川之战,李瑄的封王的消息,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,传遍大江南北。



    外国使节,也第一时间将这则消息传递给他们的君主。



    吐蕃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国度,百国要通过上贡,表达对大唐的祝贺。



    特别是南诏这种与大唐产生间隙的国家。



    南诏建立在开元二十六年,当时洱海地区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国家,被称为六诏,分别是蒙巂诏、越析诏、浪穹诏、邆赕诏、施浪诏、蒙舍诏。蒙舍诏在诸诏之南,称为“南诏”。



    在大唐的支持下,南诏皮逻阁兼并其他五个国家,建立南诏。



    国王皮逻阁被封为云南王。



    但在天宝四载的时候,章仇兼琼遣使至南诏,唐使出言不逊,双方口角争执,皮逻阁非常不满。



    吐蕃趁机拉拢,但皮逻阁未接受吐蕃的“善意”。



    大非川的结果传到南诏后,皮逻阁立刻让久赞(宰相)和王子阁罗凤一起,携带重金、珠宝、特产,到大唐朝贡,以表达南诏一向是大唐的马前卒,还声称只要圣人一声令下,就会调兵遣将,攻入逻些城。



    皮逻阁年老多病,不能跋涉,否则一定到长安拜见圣人。



    和别的国王大酋不同,皮逻阁是真去过长安拜见李隆基。



    李隆基还为皮逻阁加开府仪同三司,上柱国。



    如果不是大唐地方官吏、将领瞎搞,南诏最起码在几十年内,对大唐忠心耿耿。



    在阁罗凤临走前,皮逻阁告诫儿子一定要尊重圣人,如果有幸见到那神一样的将军,必定要恭敬拜访。



    吐蕃数十万大军灰飞烟灭,不可一世的吐蕃赞普被擒,让阁罗凤幼小的心灵产生极大的震撼。



    从小的教育,让他一直以为吐蕃能和大唐分庭抗礼。



    大唐南面的骠国,水真腊、陆真腊、林邑等国得到消息立即遣使。



    渤海国、新罗国、倭国也认为该献出贡品,以博取大唐的好感。



    西域原本归附吐蕃的二十余国,不仅仅归附大唐,还将国内最珍贵的物品拿出来,以免大唐秋后算账。



    安西都护府管辖的数十个西域国家,甚至葱岭以西的昭武九姓,岭南小国,也都因此战而惊惧,纷纷再派使者入长安。



    靠近西域的部落葛逻禄、突骑施等也向大唐祝贺。



    黑衣大食和白衣大食虽打得火热,但吐蕃的大败,让他们意识到大唐的强大,他们分别谴使到大唐。



    一年后,丝绸之路将此消息传至遥远的拂菻(拜占庭帝国)。



    作为大食的死对头,拂菻得知大唐与大食有冲突,从强大的东方身上,看到夺回失地的希望。



    西北的奚、契丹,刚与大唐决裂,安禄山自导自演,虽然平定一部分契丹部落,但胜利远远没有到达预期。



    被游牧民族拉开距离以后,安禄山想要再讨伐就难了。



    接下来的一段时间,就是安禄山与东北的胡人部落激烈对抗的时间,有大败有大胜,又哭又笑,直至修成正果。



    如果无法摆平奚、契丹、靺鞨、室韦、同罗等东北的胡部,安禄山没有提前造反的可能。



    按照安禄山谋主的策划,这些是他兵力来援的一部分。



    而严庄的计策,是打奚和契丹,然后拉拢室韦、同罗、靺鞨。



    这几个部落都不容小觑,哪怕是室韦,也有五万帐,二十万人口,可以献出不少战兵。



    安禄山也有挑选胡部猛士,组建精兵的念想。



    得知李瑄的大非川之战和封天水王的消息,安禄山既惊恐,又嫉妒。



    这一战对安禄山的信心有巨大打击。



    太猛了!



    反骨仔严庄和高尚很无语。



    严庄反复劝说奚族、契丹十分强大,一旦得到大唐的盔甲,组成猛旅,再加幽州铁骑斩杀李瑄的河陇军轻而易举。



    高尚又开始耍神棍,他用图谶之象,告知安禄山天命在他。一旦放弃,太子继位,安禄山必死无疑。



    安禄山又增加信心,他没有退路。



    依附安禄山的汉人文人都有一个共同点,郁郁不得志。



    想要出人头地,必须冒着最大的风险,才能得到最大的收益。



    安禄山只能继续策划,对奚族、契丹的征讨。



    出范阳、平卢,到东北征伐,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

    安禄山也想成大事前,跟李瑄一样,过一次封王瘾。



    为博取李隆基的信任,安禄山向长安跑得次数更勤快。



    只要不是战事的季节,他都会往长安跑。



    回纥。



    在得到大非川之战的消息后没几天,回纥可汗骨力裴罗撒手人寰。



    临终前,骨力裴罗握住磨延啜的手,让磨延啜一定要忍住,在大唐衰落,李瑄被猜忌之前,不论大唐提出什么要求,都要答应,以免大唐借口攻击回纥。



    大唐驻军休屠泽,回纥不必去管,视而不见即可。



    磨延啜埋葬骨力裴罗后,被回纥的元老和骨力裴罗的心腹,拥护为新任回纥可汗。



    还来不及悲伤,磨延啜第一时间向长安告丧,请求封号。



    并携带大量的贡品,向大唐祝贺大非川之战的胜利。



    吐蕃已经残了,现在李瑄掌握四镇,拥兵三十万,还能调动众多附属胡部、国家,回纥诸部毛骨悚然。



    只要李瑄有心制造战端,回纥根本没机会抵抗。



    磨延啜为骨力裴罗发丧以后,立刻开始筹备城池的建设。



    他要像汉人一样,有一座坚固的城池,能抵挡汉人的骑兵。



    此城池未开建,磨延啜已经命名好

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    “大郎等还是要努力,因为弟弟而富贵,不是多么荣耀的事情,最起码要谦逊、务实,以免被人嘲笑。”



    李适之明白今日不是哭泣的时候,遂起身向李霅说道。


    “父亲,汝阳王来拜访您。”



    在李适之跪拜先祖的时候,李霅向李适之提醒。


    “孩儿明白!”


    虽确实如此,但让李霅更为努力,不敢懈怠。


    右相府。

    发生这么大的事情,平时和李适之一起喝酒养鸟的朋友,自然要亲自过来拜贺。

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天水王,也无愧列祖列宗。



    李适之也想过,以李瑄越来越强盛的声望,加上文坛的名声,哪怕圣人百年之后,太子继位,也得对李瑄恭敬。

    第二百四十三章 封王,天下各国的态度 (第2/3页)


卫霍的一天。

    李林甫已经到顶峰锐气,几年时间被李瑄消磨得一干二净。



    吃一堑,长一智。



    他吃了好几堑,才反应过来。


    李林甫恨李瑄恨得咬牙切齿的时候,心底也对李瑄产生一种敬佩。



    如以前的张九龄,他都不屑一顾,认为张九龄只是沽名卖直,用来钓取名声。

阅读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(www.buxia.org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