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46章:太子这是要在高丽再开个朝廷?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    ——



    贞观十八年,正月二十三日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,读书是为了什么。



    就是为了当官。



    施展抱负,治理地方。


    如今,太子给了他们这个机会。



    科举都不用怎么去争夺了,考个最为简单的功名,然后赶到高丽,新罗,直接就能走马上任。

    大唐通往高丽,新罗的路上,可谓是最为热闹,只要上路,不多时就能碰到大量同行的读书人。



    这些人满怀期待,结伴而行。



    寒窗苦读,谁不是为了今朝。



    真正的终南捷径啊。



    ——



    长安城。



    李世民现在也有些哭笑不得。



    太子这么召集学子,大唐学子闻风而动。



    别说是离得近的北方了,南方士族这边的学子们,也是纷纷乘船而上,都跑去投奔太子了。



    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~~



    “太子这一招,还真是厉害。”



    “臣听说便是五姓七望的族内子弟们,都是大量前往辽东。”



    长孙无忌很是感慨。



    原本魏王党势力壮大,在大唐影响力飙升,太子那边,显然比之魏王难以争夺。



    毕竟人在辽东,等于是把大唐境内拱手相让。



    可谁知道,这么一搞,五姓七望的学子们也忍不住了。



    毕竟大家都是读的圣贤书,为君分忧乃是本分。



    哪怕是德高望重的族内长辈,也没有说可以拦着族中子弟晋升的道理。



    这样一来,反倒是对五姓七望形成了打击。



    大量的族内子弟外出,以至于对当地的影响力削弱。



    却偏偏是大势所趋。



    “确实有几分釜底抽薪的意思。”



    李世民赞同的点点头。



    这对于五姓七望的打击很大,往前当官,都是要搞投行卷的,把控了选官权,阻碍了寒门学子的晋升道路。



    太子却另辟蹊径,把科举都给绕过去了。



    但如今这局势,便是再有德学之人,也挑不出个理来。



    这可是教化之功德。



    大唐这边也没有办法给高丽,新罗提供这么多的官员过去,太子降低选官的门槛,亦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。



    谁叫世家门阀垄断知识,提高书本售价,让天下读书人这么少了。



    “只是太子这任命下的官员,是否稍微多了些。”



    “按照如今太子对外的说法,高丽新罗之地,所需官员缺口,尚且有一万三千余人。”



    “观我大唐,全国上下官员,也不过才七千余人。”



    房玄龄开口说道。



    后世西方经济学倡导‘小政府,大社会。’



    唐朝这个版本,似乎非常符合。



    李世民算得上史上最为精明的治国者之一,他让富人出钱养官,让地方出钱养兵,这样朝廷财政的支出,就变得很少,就有了‘小政府’的概念。



    李渊开国之后,把一切山泽税、盐税统统废罢,之前由国家专营的盐、铁、酒等产业全数放纵民众自主经营。在农业税方面,唐代的税收是取五十分之一,远低于西汉的三十分之一,徭役则是每年二十天,也比前朝要少。



    李世民即位后,当月就颁布诏令,把潼关以东的关卡全部停废,以让货物自由流通。



    

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    此时,新罗百姓,大声叫好。



    多少人的冤屈,得以洗刷干净。


    李承乾有些感叹。



    朗朗乾坤,终是让新罗得见光明。


    可一池子的污水,都被冲干净了,这池子,也跟着干涸了。


    李承乾再次发布太子教令。


    对于大唐的学长们来说,这大概是最好的时代了。

    鉴于新罗官员凋零,特向大唐所有学子发召集令。



    只要有功名在身者,皆可前来新罗入官。

    当一卷卷案宗,送到神武宫善德女王金德曼手里时。



    她感觉天都塌了,直接瘫软在了地上。

    第246章:太子这是要在高丽再开个朝廷? (第2/3页)


还不能说个理由来。

    还能有比现在更轻松踏入仕途的方式吗。



    高丽跟新罗,加起来大大小小也是有两三百城池。



    各级官员,全部算下来,少说也是上万人。


    国子监的学子,感觉都要被太子掏空了。



    可谁又愿意,放弃这个机会。

阅读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(www.buxia.org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