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2634章:风流儒雅亦吾师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    有一天,杨安国为宋仁宗讲。当讲到“一箪食一瓢饮”时,大家都竖起耳朵,想听听杨安国如何解释这句经典名句。只听杨安国操着一口地道的山东话说道:颜回甚穷,但有一萝粟米饭,一葫芦浆水,话音刚落,至皇帝,下至在一旁伺候的小宦官,都乐不可支,课堂气氛一时欢乐无。仁宗非但没生气,反而觉得这才是老师该有的风范,有了皇帝的支持,这位老兄胆子越发大了起来,一次他向仁宗说:“讲到孔子的一句名言“自行束修以吾未尝无悔焉”,意思是说,只要自愿拿十条干肉,来见我,我从来都愿意教诲他。解释完大意后,这位老师也不知怎么想的,忽觉得老师给弟子授课,总不能每次都不收银子吧,自己诵读十年书还费了不少银子,你是皇帝富有四海,总不至于这点好处也不给吧,于是忍不住向仁宗皇帝发了句小牢骚:官家,昔孔子教人也须要钱。意思是说:皇帝啊,以前孔子课也是要课时费的呀。此话一出,有的大臣暗暗发笑,有的侍讲惊出一身冷汗,杨安国怎么敢向皇要课时费呢。没想到的是,第二天,仁宗皇帝在听课之前,宣布发给每个侍讲十四匹缣娟,是专门用来写字绘画的细绢。面对皇帝交来的课时费,杨安国心安理得的接受了,其他侍讲却不好意思起来,商量着把这些缣绢再捐献出来。仁宗皇帝听说后,幽默的说道:你们把缣绢再捐献回来,杨安国的面子往哪儿搁呢?此话一出,众人都放下心来,各自都抱着各自缣绢高高兴兴回家了。仁宗风气一开,此后的赵家子孙多延续了这种尊师重道的风格,无论是明君还是昏君,对于老师的尊重热情只增不减,他们一心向学,尤其重视皇子们的教育,给宋朝的后世皇帝做了榜样。宋真宗继位后,继续保持爱读书的好习惯,为此还专门制定了皇帝读书的制度“经筵制“,为皇帝设立了侍讲和陪读,对于皇帝治国理政和道德修养都是十分有利的,后来的宋神宗更是将这种宽松的气氛延续了巅峰,史书记载,神宗皇帝天性好学,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,若有人提醒他吃饭,他说:听读方乐,那里知饥?读书的境界真正是达到宋真宗提倡的”书自有千钟粟”。如此勤奋,神宗皇帝自然博学多闻,提的问题常常都把老师难倒了。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曾给神宗皇帝讲过课,每次讲完课,没有一次不紧张出汗的。面对自己的老师,宋朝的皇帝都表现得十分敬重,如神宗皇帝,课之前都是先正好衣冠,然后再拱手拜师,态度极为谦恭。课时也不搞特殊化,即使是酷热难当的大暑天,也从不叫人给他扇扇子,在这种气氛下,做老师自然是个不错的出路,可事情到了大明彻底来了个大改变,鉴于宋代皇帝过于重轻武,开国皇帝朱元璋干脆来了大厮杀,彻底杀掉了人骨子里的那点骄傲,再好的学问,再好的道德想要做官,想要做老师也不是不行,先得科举,每次会试进士者,必会选拔20名左右的青年才俊,到翰林院继续深造。凡选者称为庶吉士,深造期限一般两年,优秀者便留在翰林院充任讲官、词臣和史官。这个讲官,是给皇帝授课的人。但是,并不是所有的讲官都拥有帝师的身份,做皇帝老师那得有老师的资本,其一你经书必须读得熟,经书解释得好。宋濂当时给朱元璋以及太子朱标讲,到后来的方孝孺给建帝讲,虽然同一本书,两人的观点并不尽然相同。

    2634章:风流儒雅亦吾师 (第3/3页)


以宋代的课堂气氛很好。如宋仁宗的老师杨安国,这人本本是山东的一位经学家,后累官至天章阁侍讲,相当于皇家学院的教授。他经常给皇帝讲课,他讲经时,常用一了些俚语、俗语,听了令人发笑。

阅读逍遥江山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(www.buxia.org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